中国哲学将所有事物都分阴和阳,“阴”
往往和生命力不足,甚至和死亡联系在一起。
比如,我们都畏惧殡仪馆、墓地,到那里参加悼念活动就会觉得阴森森的,因为那里没有生命,阳气不足、阴气很盛。
中国人其实不是阳气特别壮硕的民族,对斯文的崇尚多于对孔武的追求。
通俗地讲就是,崇文而不尚武,这也是为了节约阳气。
这个习惯的养成和国人的体质有直接关系,也算是因地制宜、因陋就简吧,毕竟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个农耕国家,人们以粮食、蔬菜为主食,肉类只占我们饮食的一小部分。
而肉类提供的热量是粮食、蔬菜的两倍以上,中国人的体质因此而显得能量不足,也就容易阳气不足。
所以,我们的国色是红色,大家都觉得红色喜庆,因为红色总是和阳光、温暖联系在一起,可以帮我们驱散阴霾、助长阳气。
和外国人相比,或者说和食肉的欧洲人相比,中国人很喜欢扎堆儿。
就算是推行“分时度假”
,就算过年时的火车票再难买,也一定要回去和家人、朋友聚在一起,这不仅是因为久别相逢,还因为聚在一起更有人气,能互相慰藉、“抱团取暖”
。
这里的“人气”
指的就是阳气,就是生命力。
从医学上来看也是如此,“温阳”
学派向来是中医里的重要学派,中医将人体的阳气视同为自然界的太阳。
所谓“天之大宝,只此一丸红日;人之大宝,只此一息真阳”
,意思就是说,万物生长靠太阳,人体生长靠阳气。
中医之所以如此重视阳气,也因为国人阳气的不够充裕,所以要特意护卫才行。
保温、晒太阳,都是保存和补充阳气。
德国波恩大学儿童营养研究所的一个跟踪调查显示:出生时体重少于3000克的婴儿更易患乳腺癌。
体重过低的孩子往往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,而中医也认为,阳虚的成因之一就是先天不足。
我见过一个女孩子,皮肤很白,人很瘦小,她的手在夏天都是冰凉的,不熟悉她的人每次和她握手都会吃一惊。
她比其他人都怕冷,秋天早早就把棉毛裤穿上了。
有一次遇到一个中医,她非要老中医给她看看,老先生一看她的样子就问:“你是垫窝的吧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自卑与超越 娇妻撩人 简·爱 散落星河的记忆.1,迷失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:魏晋风流 第一夫人 而我只有你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:新版.上 空间商女之摄政王妃 遇见亿万分之一的你 前妻独享你的甜 麦肯锡思维 强势占有,慕少情难自控 你可以更杰出:导致人生失败的98件小事 小王子 蝴蝶手铐 古墓杀机 那些年,曾与你擦肩而过 原来爱情那么伤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: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